郑晓云 -凯发k8真人

您现在的位置:凯发k8真人 > 学术研究 > 专家学者

郑晓云

时间:2003/8/12 13:35:51|点击数:

 

  郑晓云现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科研处长、国际生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二级研究员、人类学家、水历史与文化专家。

  郑晓云是云南惟一一名全国“四个一批”理论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云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云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称号获得者。

  主要兼职包括:

  国际水历史学会主席

  中华水文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水利部)

       法国水科院院士

  美国水文化研究所官方顾问

  国际重要学术刊物《水科学与技术:水供给》、《芬兰环境史》、《泰文化》、《水历史》、《水伦理通讯》等刊物编委及特约编辑

  日本东京大学等多家国外大学访问教授、访问研究员,越南国家文化艺术研究院荣誉教授等。

  作为国际水历史学会主席,郑晓云是目前我国科学界在国际上拥有最高学术兼职的专家之一,也是目前云南省在大型国际科学组织担任第一领导职务的唯一社会科学家。

  郑晓云的长期研究领域包括: 水文化、水历史与水环境问题、少数民族问题、文化认同问题等,在这些领域都做出了一些开拓性的研究业绩。

  郑晓云研究员是一位立足于本土并走向国际、积极推动了云南省社会科学国际学术交流的专家,主要的业绩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学术研究中刻苦钻研、积极开拓,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郑晓云研究员在多个研究领域取得了开拓性的研究成就,是目前云南省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成果档次最高、成果影响最广泛学者之一。

  主要学术著作包括《文化认同论》、《水文化》、《社会资本与农村发展》、《水文化与生态文明》、《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与东南亚傣泰文化多样性》等,主编(合作)有《水文化与水环境》、《云南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与森林保护》、《红河流域的民族文化与生态文明》等。在中国最权威的学术刊物《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及海内外以多种文字发表13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30余篇发表于国外,包括了德国《泰文化》、日本《日本生计》等国际有影响的刊物。

  郑晓云在多个学术研究领域内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包括出版了中国第一部文化认同研究的专著,在中国与东南亚傣泰文化研究及水文化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是当代中国水文化研究公认的代表人物。

  二、通过积极的国际学术活动对对外宣传云南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郑晓云研究员先后50多次前往近20个国家进行学术活动、包括讲学、参加国际会议及学术合作研究等。2010以来的演讲包括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水管理的世界史全球培训班”、越南国家文化艺术研究院、日本东京大学、亚洲经济研究所、伊朗萨义德大学、土耳其国际水学会第三次古代文明中的水与废水技术专业国际会议等学术活动的专题演讲十余次。这些演讲以云南少数民族的生态文明、云南的自然环境和水环境治理的历史为主题,参加听讲的专家学者和官员数以千计,对于对外宣传云南起到了积极作用。很多国外的专家学者通过这些演讲了解云南,走进了云南。郑晓云编写的云南红河流域的生态文明、昆明的水环境治理史等个案列入了联合国水教育学院全球教学个案。玉溪九龙池及城市水景观经郑晓云推荐入选全球著名泉水景观。他编辑的德国《泰文化》杂志“中国傣族专刊”对向世界介绍中国傣族历史与文化产生较大影响。

  三、积极推动国际学术合作,对推动云南省的社会科学国际学术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郑晓云研究员不仅是国际上活跃的学者,同时也积极推动了云南省的对外学术合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先后组织了多个重要国际会议,例如2003年10月主持了在日本东京国学院大学召开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与森林保护国际会议”,是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首次在境外合办国际会议,在日本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05年作为组织委员会主席之一主持了“水文化与水环境保护国际会议”、 2009年作为组织委员会主席主持了《红河流域的民族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会议》,这些会议都是当年云南省最大规模的国际会议。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国际会议的成功召开,不仅推动了云南省的学术发展和对外学术交流,也扩大了云南的学术影响力。

  郑晓云主持了多项主要的国际合作项目。作为课题组中方负责人,先后主持了“中日合作澜沧江流域少数民族文化与森林保护研究”(与日本国学院大学合作)、“云南红河流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日本东京大学合作)、“红河全流域民族文化和生态文明研究”(与越南国家文化艺术研究院合作)等国际合作项目,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红河全流域的研究是中越两国科学家对红河全流域进行的有史以来第一次考察研究。亚洲最大的英文报之一,泰国《曼谷邮报》2002年2月9日在《前景》专栏中曾发表对郑晓云的长篇专访。中国水利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大报及其它一些国内外学术刊物都曾对郑晓云研究员进行过大幅个人报道。

  作为国际水历史学会首位来自中国的主席,郑晓云2011年履职以来在这一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组织中工作出色,积极推动了这一领域的国际学术研究、合作与出版等工作。如推动了2012年到2015年昆明、法国、希腊、摩洛哥、秘鲁等多个水历史领域的大型国际学术会议进入筹备阶段,推动了国际水历史学会与国际水学会等组织间的多个大型国际合作项目的组建工作。

 

专著与编著

  《文化认同与文化变迁》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北京。

  《火塘文化录》(与扬福泉合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1997、2000 ,昆明。

  《云南少数民族民族大家庭之旅》(与秦榕合著) 云南少儿出版社,1992,昆明。

  《沐浴圣水的傣族女性》(与玉涛合著) 云南教育出版社,1994,昆明;泰国白莲花出版社(英文),2000,泰国。

  《全球化民族文化—郑晓云学术研究文集》,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北京。

  《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与东南亚傣泰民族文化多样性》,民族出版社,2006,北京。

  《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森林保护》(主编、合作主著),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北京。

  《最后的长房》,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昆明。

  《水文化与水环境保护》(合作主编),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北京。

  《水文化》,越南世界出版社,2008,越南。

  《水文化与生态文明—云南少数民族水文化国际交流文集》,云南教育出版社,2008,昆明。

  《社会资本与农村发展》,中国书籍出版社,2007年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入选云南“百人百部文库”)。

  《中华统一国民共同体论》(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北京。

  《红河流域的民族文化与生态文明》(中英文)论文集。合作主编,中国书籍出版社,2010,北京 。

  《文化认同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北京。

  《郑晓云学术研究文集 2006~201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北京。

  《当代环境问题及其文化背景》(英文版),主编,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北京。

 

部份论文

  一、 水文化与生态文化研究

  《弘扬民族生态意识》,《云南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昆明。

  《红松传播与中日文化交流研究》(合作),《惠泉学术界》,2001年第6期,日本。

  《红河流域少数民族的水文化与农业文明》,《云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昆明。

  《傣族的水文化与可持续发展》,《思想战线》,2005年第6期,昆明。

  《红河流域的水文化与农业文明》(英文),《日本生计》,2005年10月号,日本。

  《云南少数民族的水文化与水环境保护》,《云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昆明。《关于滇池保护与治理的专题咨询报告之一》,《舆情信息》,2007年第28期。

  《关于滇池保护与治理的专题咨询报告之二》,《舆情信息》,2007年第29期。

  《关于滇池保护与治理的专题咨询报告之三》,《舆情信息》,2007年第30期。

  《中国傣族的水文化与可持续发展》(英文),《泰文化》,2008年卷20,德国。

  《当代环境问题及其文化背景――云南几个实例的人类学分析》、《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昆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11期全文摘载。

  《佤族的自然崇拜一生态适应--关于少数民族生态观及其文化结果的考察》,

  载《中国佤族司岗里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昆明。

  《灌溉发展对地方文明进程的影响—中国红河流域与日本大分地区的实例》,载《水文化与生态文明—云南少数民族水文化国际交流文集》,云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昆明。

  《国际视野中的水文化》,《中国水利》,2009年第22期,北京。

  《红河流域的民族文化与生态文明》,载《红河流域的民族文化与生态文明》(中英文)论文集,郑晓云、杨正权主编,中国书籍出版社,2010年,北京。

  《水文化在红河流域水管理中的角色》(英文),英国springer出版论文集,英国。

  《云南少数民族水文化与环境变迁研究》,《天地人》,2010年10月号,日本。

  《构建认同:云南少数民族水神话》(英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历史》丛书。

  《人水关系变迁与可持续发展—云南大盈江畔一个傣族村的人类学考察》(合作者:皮泓漪),《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武汉。《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11期全文摘载。

  meeting place of chinese culture and water:the case of the nine-dragon fountain of yuxi, china. water fountains in the worldscape。 kehramedia inc. 2012-10-11

  water culture and its role in water management: with case study on mid reach of red river. the cultures of water management. springer publishing.2012

  二、 人类学与民族问题研究

  《基诺族长房的社会性质》,《社会科学战线》,1985,吉林。

  《文化人类学在边疆民族地区四化建设中的运用研究》,《 云南社会科学》,1987年第1 期,昆明。

  《基诺族的的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发展》,《科学、经济、社会 》1987年第6期,山东。

  《社会变迁中的傣族妇女》,《中国社会科学—未定稿》,1987年第12期,北京。

  《社会变迁与西双版纳傣族妇女》“兰那与西双版纳文化比较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1987,泰国。

  《当代西双版纳傣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星暹日报》,1988,泰国。

  《农村生产责任制对西南边疆民族社会的影响》,《民族研究》,1989年第4期,北京 。

  《当代西双版纳傣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社会学研究》,1991年第1 期, 北京。

  《论民族社会学研究及其在当代的几个理论问题》,《民族学研究》, 第十三辑,北京。

  《西双版纳傣族经济生活的变迁》,《星暹日报》连载,1994,泰国。

  《中国傣族新年习俗及其文化变迁》1996年泰国国际宋干节学术会议论文集、泰国外交部新闻司出版(英文、泰文),泰国。

  《孙中山的民族平等思想与民族发展》,《云南社会科学》,1997年1期,昆明。

  《社会变迁中的傣族文化》,《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北京。

  《社会变迁中的傣族文化》,《星暹日报》,1998,泰国。

  《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基诺族与傣族当代社会文化变迁的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8年夏季号,香港。

  《民族节日与当代社会生活》,《思想战线》,2000年第2期,昆明。

  《日本传统文化的价值与保护》,《国学院杂志》(日本有102年历史的最著名文科杂志),2000年5期,日本。

  《全球化与民族文化》,《民族研究》,2001年第1期,北京。

  《花腰傣的文化与前景》,《云南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昆明。

  《红河上游花腰傣的文化与当代变迁》,《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研究报告》,2001年第3期,日本。

  《红河上游傣族的文化特征(上)》,《文化与艺术》,2001第8期,越南。

  《红河上游傣族的文化变迁(下)》,《文化与艺术》,2001第9期,越南。

  《花腰傣的文化与前景》,《星暹日报》,2001年,泰国。

  《日本民族文化保护的途径与启示》,《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昆明

  《中国花腰傣的文化》,《人文科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杂志),2003年第3期,泰国。

  《傣泰民族起源与傣泰民族文化圈的形成新探》,《云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5期全文转载。

  《傣泰民族从云南向东南亚的迁徙》,《泰中学刊》,2005年第9期,泰国。

  《西双版纳傣族的村寨文化》,《泰中学刊》,2007年刊,泰国。

  《泰族群的起源与泰文化圈建立新探》(英文),《泰文化》,2008年卷20,德国。

  《泰国泰人的文化特征》,《泰中学刊》,2008年,泰国。

  《民族文化与社会变迁:一个西双版纳傣族村子的人类学研究》,(英文)《印度泰学研究》,2009年10月号。

  《地方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探讨》,《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9年第3期,昆明。

  《亚洲民族节日及其当代价值》(英文),越南文化艺术研究院编辑论文集,越南。

  《傣泰文化圈形成的新探索》(英文),印度《印度泰学研究学刊》,2010第5 期。

  《关于地方社会科学研究前沿及创新的探讨——以云南为例》,《云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昆明。

  三、 文化认同问题研究

  《中华民族认同与中华民族21世纪的强盛》,《云南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昆明。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中西文化研究》(澳门),2009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11期全文摘载。

  《傣族的社会变迁与认同的重构》(英文),《掸文化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朱拉隆功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泰国。

  《德宏傣族社会的变迁及其民族认同重构》,《泰中学刊》2010号,泰国。

  《泰国北部傣泐人文化认同的变迁与重构》,《泰中学刊》2010号,泰国。

  《澳门回归后的文化认同变化与整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11期全文摘载。

  《当代边疆地区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从云南谈起》,《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11期摘载。

  《泰国北部傣泐人的文化认同考察――以帕腰府景康县勐满村为例》,《世界民族》, 2012年第1期,北京

 

 

网站地图